近年来,曲阜市民政局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提出“使孔子故里成为首善之区”为目标定位,紧紧围绕弘扬优秀儒家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建立社会救助诚信体系,着力打造“儒乡曲阜·诚信救助”品牌,把“信”文化与“信”救助有机结合,立新范,倡新风,把诚信理念融入社会救助之中,植入百姓心田,全市逐步形成社会救助人人讲诚信、处处讲信用的良好局面。《植根儒家文化,践行诚信理念,着力打造“儒乡曲阜·诚信救助”品牌》入选2020年度山东省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创新案例。“儒乡曲阜·诚信救助”创新试点经验获济宁市民政局在全市发文推广,2021年曲阜市继续被省民政厅确定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单位和全省特困人员监护试点单位,获得2021年度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2年被民政部社会救助司确定为党建联系点。

一、完善制度,有效推进。以征信制度为依托,结合实际出台《曲阜市社会救助诚信告知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办法》等系列文件。将诚信救助有关内容列入推进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救助综合改革的内容,将诚信救助作为精准救助、精准兜底的重要目标,严把救助入口,敞开出口,使诚信成为一种日常行为规范,对诚信行为给予褒奖激励,对失信行为进行联合惩戒,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机制,突出特色。构建“1146”工作机制,“11”即以党建为统领、以儒家诚信文化为引领,高点定位,突出特色;“4”即以市社会救助中心、市诚信体系建设办公室、济宁曲阜两级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为管理中枢,把救助对象纳入征信管理,创建诚信社会救助宣传平台、制定诚信社会救助服务标准、建立诚信救助档案,实现救助信息部门共享,适时对申请救助对象和已保障对象收入财产等信息实施大数据比对,运用技术手段把好诚信救助关口;“6”即以健全完善救助申请人诚信声明和授权核对制度、救助经办人员备案制度、市镇村三级公示制度、社会救助监督员制度、救助督导检查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为重点,切实加强救助事中事后监管,建设诚信曲阜。

三、强化措施,注重实效。扎实开展“10个1活动”,1.打造一个品牌——“信·救助”,让“信”成为一个鲜明的文化救助品牌,进行视觉标识(VIS)设计,打造创新品牌。2.建立一个工作室。联合省委党校有关专家建立了“满心工作室”,推进党建与诚信机制建设融合,理论研究与社会救助实践结合。3.建立一支志愿服务队——“信鸽服务队”。向村居(社区)志愿者配发了统一的服装,实现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社区工作等与社会救助工作的互动,组建专业社会志愿服务队伍,做政府决策部署的“讲解员”,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员”,反映群众诉求的“信息员”,诚信救助的“监督员”,救助服务的“协理员”,做困难群众的信使和救助顾问。4.建设一批诚信文化教育“信·讲堂”。与孔子研究院、市委党校等专业机构合作,动员专业人员参与社会救助,开展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讲座,将诚信教育送到群众身边,深入千家万户。5.发放一张诚信告知书和诚信提示卡。向申请社会救助对象发放诚信告知书,向已获得社会救助对象发放“儒乡曲阜·诚信救助”温馨提示卡,倡导救助对象在家庭人口发生变化、家庭收入发生好转等情况时主动告知镇街,积极主动配合动态管理。6.建设一个上下贯通的核对平台。利用我市本级核对平台和济宁市核对中心及时核查,切实提升核对效率,为诚信救助建设提供技术保障。7.评选一批社会救助诚信个人。与有关部门配合,全市范围评选了一批诚信模范并发放了荣誉证书。8.开办一次诚信救助论坛。举办了一次诚信救助论坛,扩大“信·救助”品牌影响力,让诚信救助成为社会共识。9.打造一批诚信救助先进镇街和村居。在全市12个镇街首批建设了21个诚信典型村,每个村开办一个诚信文化教育“诚信讲堂”。将诚信救助品牌建设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民政服务能力和社会救助兜底能力等统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10.开展一次大宣传。联合曲阜市电视台共同制作关于“诚信救助”、社会救助满意度调查的节目;深入镇街开展“阳光救助、暖心服务”为主题的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月和“儒乡曲阜·诚信救助”宣传活动。

四、诚实守信,效果明显。在“儒乡曲阜·诚信救助”活动中,不断涌现主动申请退出低保的典型事例:曲阜市姚村镇张家村低保户张士良,2016年7月因家庭缺乏劳动力,孙子上学,生活困难,纳入了低保,2020年8月份,其孙子张贺大学毕业后就业,主动提出申请退出低保,向当地民政部门写出书面申请,感谢民政部门领导的关心和国家政策。张贺接受了齐鲁晚报记者的电话采访,其典型事迹发表在了齐鲁晚报和各级网络公众号,更好的宣传了我市“儒乡曲阜·诚信救助”活动。至活动开展以来,我市新增低保1296户3036人,已有259户486人因家庭经济状况明显好转、主动申请退出低保救助,5人因一般失信行为受到批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