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2月4日電(記者陳愛平)多家旅游平臺4日發布最新盤點,2025年春節8天假期,我國國內游、入境游、出境游三大市場出游人次和人均消費明顯增長,新春文旅熱折射出我國經濟的蓬勃活力。
——中外游客“雙向奔赴”
上海市民陳亦婷一家今年在阿聯酋迪拜過年。出境游的日間,4歲的兒子辰辰第一次體驗“沖沙”活動,興奮極了;夜間,迪拜地標哈利法塔通體閃耀“中國紅”,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紛紛駐足拍照、歡呼。
法國游客在上海豫園商城的餐館里品嘗蟹粉灌湯包。新華社記者 陳愛平 攝
巴西游客維多利亞·賽納奇一家則來到上海,“打卡”外灘、豫園、武康路,他們還前往上海博物館東館,領略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之美;又乘坐高鐵,體驗當代“中國速度”。
攜程集團數據顯示,蛇年春節假期平臺跨境游整體訂單同比去年增長三成,其中入境游訂單同比增長203%,入境游客門票訂單、酒店訂單分別同比增長180%、60%。在出境游訂單中,西班牙、意大利、法國等長線游目的地訂單量增長明顯。
春秋旅游副總經理周衛紅介紹,這場中外游客的“雙向奔赴”中,來華外國游客對文化和生活體驗非常熱衷,從博物館到菜市場,處處有外國友人的身影;在出境游市場中,國際郵輪產品和自由行訂單大幅增長,這體現了中國游客更關注休閑的度假方式。
同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明陽則觀察到,我國中小城市居民出境旅游訂單增速很快,同時越來越多入境游客開始往中國中小城市“駐足”。
——文旅深度融合激活消費潛力
重慶市民劉韜帶著父母乘坐高鐵來到成都,頗有興致地逛起了2025武侯祠成都大廟會。夜幕降臨,“桃園結義”“三顧茅廬”“草船借箭”“三英戰呂布”等燈組流光溢彩。賞燈后,一家人再觀看文藝演出、逛熱鬧市集、品特色小吃,大贊不虛此行。
游客在上海自然博物館里通過紅外互動裝置了解蛇如何“鎖定”獵物。新華社記者 陳愛平 攝
2025年蛇年春節,是“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的首個春節。春節假期中,中華傳統文化體驗的氛圍更加濃。以文博游、“非遺+旅游”等為代表的文旅融合實踐走深走實,激活消費潛力。
飛豬平臺數據顯示,含非遺項目體驗和含民俗表演的旅游消費人次同比分別增長了40%和36%。同程旅行數據顯示,假期歷史文化類景區和博物館類景區旅游熱度同比增長超過50%。
上海科技館兩座分館上海自然博物館和上海天文館堪稱國內親子家庭游的“頂流”打卡地之一。上海自然博物館的2025蛇年生肖特展“神秘蛇境”、上海天文館的“冬季天文嘉年華”等“科技+文旅”活動,讓觀眾既收獲科學知識、又享受文化盛宴。假期里,兩館增開夜場,科普活動“科際穿越·科創校長空間站”進行了線上直播,這些舉措滿足了更多游客的體驗需求。
江蘇游客李宇在上海自然博物館內流連忘返,還購買了最新的博物館文創商品,其中有一套取材于館內“網紅”動物標本“萌獅”的亞克力春聯冰箱貼,紅底黑字寫著“春臨大地風光好,福滿人間喜事多——好‘獅’發生”,還印有笑呵呵的“萌獅”圖案。“這套冰箱貼非常應景,我購買時已所剩不多了。”李宇說。
——更多人愿意為高品質體驗“買單”
如今,旅游過大年已成新年俗。人們在假期參與體育運動、觀影、觀劇、看展,或選擇“一站式”目的地,消費更傾向投在高品質的體驗和輕松快樂的情緒價值上。
一名游客在上海耀雪冰雪世界雪道上訓練。新華社發(耀雪冰雪世界供圖)
攜程平臺上,春節假期跨省游訂單占比達62%,游客出行半徑進一步擴大。飛豬平臺的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國內游人均消費同比去年假期增長近10%,人均住宿時長也有增長。同程旅行的數據顯示,返鄉的人們帶動部分縣城的中高端酒店預訂熱度較平日增長超四成。
上海白領張欣早早下單預訂,春節假期在長白山住了一周,還和7歲的兒子一起跟著教練練習單板滑雪技巧,他們從最初的“每天幾摔”,到后來已經嫻熟起來。張欣笑稱,今年過了一個“動起來”的春節。
多家旅游平臺的數據還顯示,春節假期黑龍江、吉林、新疆、北京、河北等多地冰雪旅游和冰雪運動熱度持續攀升。上海等南方城市冰雪消費也開始火熱,例如,上海耀雪冰雪世界春節假期日均接待消費者超8000人次,其中上海以外游客數量上漲了15%。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分析,2025年我國旅游經濟將取得更高質量的發展,傳統熱點城市旅游經濟在全年和主要節假日繼續保持高位運行,更多縣域中心城鎮也將迎來旅游市場擴容和產業發展新機遇。中國將在全球旅游發展體系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