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1日電 題:縣域經濟,2025年各地瞄準哪些發展新賽道?
新華社記者楊紹功、鐘焯、郭敬丹
縣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本單元,在近期召開的地方兩會上,“縣域經濟”成為“熱詞”。圍繞資源稟賦各不相同、產業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各地正積極布局落子。
聚焦特色產業 培育新增長點
黑龍江提出,聚焦縣域經濟發展突破年,因地制宜打造縣域優勢特色主導產業;湖北提出,深入實施強縣工程,因地制宜培育根植性主導產業……記者梳理發現,地方兩會上,多地提出扶持縣域特色或主導產業發展的計劃和要求。
大巴山腹地的重慶市城口縣,以高山生態豬肉為原料的城口老臘肉傳承千年,是當地農業產業名片。
1月20日,在重慶市城口縣坪壩鎮新華村重慶美綴美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在外包裝車間利用自動打包機封裝臘肉。城口老臘肉是地處大巴山腹地的重慶市城口縣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新華社記者黃偉 攝
重慶市人大代表、城口縣委書記張繼軍表示,今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千億級生態特色產業培育行動、千萬農民增收致富促進行動。城口要因地制宜發展山地特色產業,推動老臘肉等產業延鏈補鏈強鏈,2025年推動老臘肉產量達到1.5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35億元。
湖南沅江地處洞庭湖水系核心區域,萬噸級船舶可由此通江達海,發展船舶產業有天然優勢。2024年,沅江船舶產業完成總產值125億元,占湖南省總量的80%以上。
聚焦發展縣域經濟,湖南省人大代表、沅江市市長羅必勝表示,與長江中下游城市相比,沅江船舶產業在規模化、綠色化、科技化等方面仍有差距,要努力把握政策機遇、切實強鏈補鏈,通過“產業倍增”與“產業培塑”行動,擴大縣域經濟規模、厚植綠色發展實力。
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有條件的縣域瞄準主導產業集中發力。
近日,位于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的奮安新型高端鋁合金型材西南基地,正緊鑼密鼓準備投產。全面投產后,這里可年產約20萬噸新型高端鋁型材、產值約45億元。
四川省政協委員、樂至縣副縣長康文智說,作為連接成渝產業走廊的重要節點城市,樂至立足自身區位優勢,以奮安鋁業為“鏈主”,堅持“鏈群并重、以鏈強群”,打造成渝中部特色鮮明的鋁材產業高地。
推動集群發展 促進區域協同
記者在地方兩會采訪了解到,加快推動產業集群式發展,促進區域融合,是各地布局縣域經濟的發力點。
陜西提出,實施縣域特色經濟改革行動,推進縣域園區提檔升級,培育新增2個工業產值過百億的園區;廣東提出,推動出臺縣域經濟振興條例,做大做強縣域特色經濟和支柱產業,推動產業成鏈成群發展……
在廣東中西部的云浮市,產業集群式發展加快布局:羅定市依托微容電子這一粵東西北首家“獨角獸”企業,吸引電子信息企業集聚;新興縣積極引入鳳鋁鋁業等“鏈主級”企業項目,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廣東省人大代表、云浮市委書記盧榮春表示,將堅持縣域產業“集群化”發展、項目招引“矩陣式”推進,培育發展金屬智造、綠色建材、現代農業“三大千億產業集群”,開辟“東融灣區、西接RCEP”新賽道,主動承接珠三角產業有序轉移。
浙江樂清市的電氣集群是當地傳統優勢產業,并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
浙江省人大代表、樂清市市長戴旭強說,今年樂清將加快電氣產業向“新能源、新世代、物聯網、聯全球”轉型,力爭今年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突破50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突破42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3450家,加快打造世界級電氣先進制造業集群。
培育新動能 發展新質生產力
記者從多地兩會上了解到,廣袤縣域地區正在加快布局科創版圖,迭代創新體系。
連續20年位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首位的江蘇昆山,是縣域經濟的典型代表。至2024年,昆山地區生產總值已連續三年超過5000億元。
今年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提升潛力縣域城鎮化水平,支持小城鎮特色化發展。
江蘇省人大代表、昆山市委書記陳麗艷表示,昆山將聚力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深耕15條重點產業鏈,搶抓產業新風口,前瞻布局具身智能、未來顯示、生物制造等未來產業,形成先發優勢、壯大先進產能。
2024年10月9日,在昆山丘鈦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智能設備攝像模塊生產車間作業。新華社記者李博 攝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四川廣漢推動建設“西部傳感谷”,從傳感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傳感元器件生產等方面布局未來,規劃到2027年,傳感器相關產值突破100億元;江西信豐,僅電子信息產業就有19家上市企業,下一步將在5G通信、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發力……
向“新”攀登,縣域發展正匯聚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