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注重精神調養。《黃帝內經》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中醫認為,正常的情志活動能協調臟腑氣血功能,是人體健康的重要保障。新年伊始,讓我們學會情志養生,為健康一整年開個好頭。
□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推拿康復中心主任醫師 李里
七情與五志
??情志是指人的情感、精神、意識及思維活動,是人在接觸和認識客觀事物時精神心理活動的綜合反映。中醫將正常的情志活動概括為喜、怒、憂、思、悲、恐、驚,稱為七情。
??情志活動是以臟腑精氣為物質基礎的。臟腑精氣的功能以五臟為中心,故情志活動與肝、心、脾、肺、腎五臟關系密切。五臟精氣化生五志,即肝之志為怒,心之志為喜,脾之志為思,肺之志為憂,腎之志為恐。
??在五臟與情志的關系中,尤以心和肝兩臟最為重要。心為“君主之官”,藏神,能主宰和調節人體各種生理機能和心理活動。七情為病,首先傷及心神,隨之影響其他臟腑。肝為“將軍之官”,性喜條達舒暢,主疏泄,調暢氣機,故情志的活動和調節有賴于肝氣的疏泄條達。
情志失調影響臟腑氣機
??情志失調、七情內傷可導致臟腑氣機紊亂、升降出入運動失常,臟腑功能失調,從而產生各種病癥。
??怒則氣上 大怒傷肝,肝氣疏泄太過,導致肝氣上逆,可使人出現面紅目赤、頭痛頭暈、急躁易怒,甚至嘔血、猝然昏仆等癥狀。
??喜則氣緩 喜樂太過傷心,導致心氣渙散,可使人出現心悸怔忡、少氣無力、精神不集中等癥狀;或導致心神失守,使人出現神志失常、狂亂等。
??悲則氣消 悲哀太過傷肺,導致肺氣耗傷,可使人出現少氣懶言、短氣胸悶、精神萎靡、意志消沉等癥狀。
??恐則氣下 長期恐懼,損傷腎氣,可使人出現二便失禁、遺精滑泄等癥狀。
??驚則氣亂 突然受驚,導致心氣紊亂,可使人出現心悸不安、失眠易驚,甚至神志錯亂等癥狀。
??思則氣結 思慮過度,損傷脾氣,導致脾胃氣機郁結,可使人出現納呆、食少、腹脹、大便不調等癥狀。
??憂則氣郁 憂愁不解,導致氣機郁滯。憂多與悲、思相兼為病,故可傷肺、傷心、傷脾。傷肺者可見胸悶、嘆息;傷心者可見憂心忡忡、心胸憋悶;傷脾者可見不思飲食、腹脹、二便不調等。
輕松和緩調情志
??很多長壽老人談起自己的養生秘訣,總會提到一條:保持好心情。平時注意怡情養性,保持輕松、愉悅,避免長期處于令人焦慮、驚恐、悲哀、憂慮的環境中,是情志養生的關鍵。此外,大家還可以通過穴位按摩、中醫食療、中藥足浴等方法,緩解不良情緒,調節臟腑功能。
??穴位按摩
??太沖穴 位于足背,第一跖骨與第二跖骨間,跖骨接合部前方凹陷處。
??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按揉該穴可調節肝經氣血,緩解憤怒情緒導致的不適癥狀。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以局部產生酸脹感為宜,每次按揉3~5分鐘。
??內關穴 位于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中指中節屈曲時內側兩端紋頭之間或者拇指指間關節的寬度,為1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按揉該穴可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緩解焦慮等情緒相關的心臟不適。
??按摩方法:將食指和中指并攏按揉穴位,力度適中,每次2~3分鐘。
??中醫食療
??蓮子白果煎蛋 取蓮子、白果各20克,雞蛋3個,食鹽、植物油適量。將蓮子、白果去心,烘干,研成細粉。將雞蛋打入碗中,加入蓮子白果粉及適量食鹽攪勻。起鍋熱油,倒入蛋液,將雞蛋煎至兩面金黃即成。
??該食療方具有養心安神的功效,適合抑郁癥患者食用。
??百合蓮子粥 取百合、蓮子各30克,粳米100克。將所有食材洗凈后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煮粥食用。
??該食療方具有養心安神、潤肺止咳的功效,可用于緩解焦慮、心煩、失眠等問題。
??玫瑰佛手茶 取玫瑰花5克,佛手10克。將二者洗凈,用開水沖泡,悶泡10~15分鐘后飲用。
??該食療方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功效,可用于緩解肝郁氣滯引起的情緒不佳、脅肋脹痛等。
??首烏桑葚粥 取何首烏20克,合歡皮、女貞子、桑葚子各15克,小米150克。將所有中藥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煎煮,去渣取藥汁300毫升,與小米同煮成粥即可。
??該食療方具有滋補肝腎的功效,可用于緩解抑郁情緒,改善失眠、健忘、煩躁等問題。
??中藥足浴
??取艾葉30克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用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煮10~15分鐘。將藥液倒入足浴盆中,加適量溫水,水溫以人能耐受為度,浸泡雙腳15~20分鐘。
??功效:溫經散寒、祛濕止癢。在足浴的同時按摩足部穴位,可調節全身氣血,緩解疲勞和緊張情緒,促進睡眠。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