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今年5月視察山東時強調,山東要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記囑托,山東錨定“三個走在前”,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今天起,本臺推出系列綜述,全方位回顧這一年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成就,展現大省挑大梁的責任擔當。首先來看山東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發展新質生產力,經濟大省山東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規模體量大、產業門類全、動能轉換快、產業生態優。厚實的工業家底既是山東的經濟底盤,也是向“新”求質的賽道。全球起飛重量最大、運力最強的固體運載火箭發射;全球首列碳纖維地鐵列車投入商業運營;全球最大直徑智能盾構機正式下線等等,都是今年山東好成果的代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指出,“要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正是要求山東要自我加壓、苦練內功,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超前布局,持續不斷推進研發投入穩健增長。
山東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 李曄:山東不僅在科技投資總量上保持全國領先地位,而且更加注重投資結構優化和整體效能,統籌增量優化和存量更新,穩中有進,托住了傳統工業經濟的底盤,以進促穩,保持了高新技術產業穩步增長的良好勢頭,形成了以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為系統集成、全省科技企業協同創新的良好局面。
把握一個“新”字,山東探索的一條重要路徑是高標準建設山東科技大市場。就在幾天前,山東中醫藥大學和山東省中醫藥研究院通過“先投后股”的方式,對新型診療設備、中藥創新藥等6個科研項目達成了總價值 1450 萬元的科技成果轉化合作。
山東中醫藥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 崔亞洲:使我們的科研成果走出學校、走出實驗室,在市場、在各個要素的集中下,加快它的轉化速度,與產業、行業、專家、投融資等這些平臺做一個很好的對接,形成多方共贏的平臺和局面。
這些好成果以往大多在實驗室被束之高閣。而山東科技大市場就是瞄準這一痛點,搭建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通過科技供需對接、金融扶持、科研儀器共享等7種服務工具,讓技術和市場相互碰撞。最近,山東能源研究院研發的一款新型航空燃油開始進入產業化,它的生產原料來自廢棄油脂。
山東能源研究院多相催化轉化研究組副組長 李廣慈:通過化學的方法,把氧元素全部拿出來,把它轉換成只有碳氫的燃料,現有的技術只是單純的固定床(一種反應器),它有一個問題,原料需要苛刻的預處理,特別針對廢棄物質。
從供給側看,山東是唯一擁有全部 41 個工業大類的省份。從需求側看,山東有相對完整的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產業鏈和市場。推動供給和需求高水平動態平衡,為傳統產業強基固鏈,山東促成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建研發中心,將生物航空燃油納入省、市政府標志性產業鏈科研立項。經過持續攻關,雙方利用懸浮床反應器和固定床反應器相結合的方式,突破了傳統工藝催化劑失活等堵點難題,在今年12月正式進入百噸級生產裝置開發階段。
青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許征:牽頭向國家能源局申請了生物柴油的試點城市,目前已經獲批。這種生物液體燃料能量密度高,而且與現有的化石燃料性能相似,所以有望成為雙碳目標實現的有力助力。
登高望遠,向“新”求質。2023年山東全社會研發投入突破2386億元,增長9.43%,高于全國1個百分點。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1869.34億元,增長8.14%,居全國第三。今年前三季度,山東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2.8%,較2023年提高1.45個百分點,超出“十四五”規劃目標2.8個百分點。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達到88.5%,居全國第一。眼下,山東正以澎湃的活力,堅定不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實現量的躍升、質的突破、穩的延續,努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新征程上贏得更大榮光。
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 孫海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明年9項重點任務之一,山東科技系統將全力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更多科技創新成果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貢獻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