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應對寒潮暴雪天氣,保障畜禽安全過冬,最大程度降低災害損失,近日,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組織修訂并發布了《畜牧業應對寒潮暴雪天氣技術指導意見(2024版)》,全文如下:
畜牧業應對寒潮暴雪天氣技術指導意見(2024版)
寒潮及暴雪天氣對畜牧業生產尤其是牧區牛羊越冬等影響較大,不僅增加防寒保溫成本,還可能造成設施損壞和畜禽傷亡,導致畜禽抵抗力下降,疫病發生和傳播風險大幅增加,給養殖場(戶)帶來較大損失。為有效應對寒潮暴雪天氣,保障畜禽安全過冬,最大程度降低災害損失,提出以下技術措施。
一、加強災害監測預警應對
各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要密切關注中央氣象臺和地方氣象臺的極端寒潮和雨雪天氣預報,掌握災害天氣開始時間、影響范圍以及影響程度等,做好預測預警及應對工作。加強防災減災指導服務,及時向養殖場(戶)等生產經營主體通報災害天氣信息,加大防災減災、救災避險知識的普及,增強生產經營主體防災減災意識,積極組織指導其開展防災準備工作。強化極端天氣值班值守,制定停電、停水、大風、暴雪等緊急情況的應對預案或措施,責任明確到人。開展突發情況模擬演練,檢驗優化預案措施,提升災情應對能力。
二、強化隱患排查和物資儲備
氣象條件發生變動時,及時對畜禽圈舍和水、電等基礎設施設備進行全面巡查,重點排查存在隱患的老舊棚舍,及時轉移畜禽,開展加固除險,防止發生坍塌事故。及時清理積雪,減少畜禽棚舍承重,防止被暴雪壓塌造成人畜傷害。因災損毀圈舍一時難以修復的,要就地取材,采用樹杈、玉米秸稈、薄膜等材料,修建簡易圈舍。加強飼草料、取暖燃料、獸藥疫苗、消毒藥品和設備、搶險工具等應急物資儲備,防止因道路損壞、運輸中斷等導致物資短缺。牧區要全面摸底排查,準確掌握飼草料儲備和缺口情況。對于存在飼草料儲備缺口的,要積極聯系周邊地區,協調飼草料調運和短距離走場等事宜。
三、及時準確掌握和上報受災情況
災害發生后,地方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應及時了解災情,利用網絡通訊、視頻等多種方式開展調查和技術指導,視情況決定是否趕赴現場開展救災工作。災情調查內容包括圈舍倒塌數量、畜禽死亡、飼草料損失以及設施設備損壞情況等。根據《畜牧業受災直接經濟損失估算參考表》和《畜牧業災情評估參考標準說明》,對災情進行估算和核實。通過“畜牧業災情上報系統”規范填寫災情信息,包括受災區域、畜種、圈舍損毀、畜禽傷亡及無害化處理情況等。
四、抓好畜禽保暖防凍和飼養管理
及時添置防寒保暖設施設備,合理采取圈舍密閉措施,做好畜禽保暖越冬。牛羊舍和開放式的豬禽舍要掛好草簾或蓋上塑料薄膜等,以提高舍內溫度。同時,可在白天氣溫較高時段開展畜禽舍通風換氣,保持舍內空氣新鮮,防止呼吸道疾病發生。做好飼料營養調控,提高畜禽御寒能力。在保障飼料營養全面的前提下,應在畜禽日糧中適量添加能量飼料(如玉米、油脂等),可在原有基礎上增加10%左右,以保證能量消耗,提高畜禽自身御寒能力。也可適當添加一些多維、電解質等抗應激劑及免疫增強劑,減少應激反應。飼料飼喂前應仔細檢查,不用霉變飼料飼喂畜禽,防止中毒。注意飲水衛生,盡量給畜禽提供溫水,避免因飲用雪水造成傳染性腸胃炎等消化道疾病和孕畜流產。
五、強化動物疫病防控
養殖場要嚴格執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定期進行畜禽、養殖場所、周圍環境消毒滅源,嚴防動物疫病傳入和傳播。要做好畜禽基礎免疫,密切關注疫情動態,及時進行補免和加強免疫。要加強臨床巡查,一旦發生重大動物疫病,及時向屬地畜牧獸醫部門報告,并嚴格落實撲殺、無害化處理等措施,嚴防疫情擴散蔓延。要特別注意做好牛羊口蹄疫、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豬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等疫病的防范。及時組織收集、無害化處理因災死亡畜禽,不得隨意棄置、買賣、屠宰和加工。
六、加強災后投入品調運和畜產品銷售
針對災后可能出現的飼草料等投入品、出欄畜禽、生鮮畜禽產品等調運困難的問題,及時發布供求和價格信息,暢通運輸和銷售渠道,積極協調交通運輸部門,優先保證飼草料、獸藥、生鮮畜禽產品、種畜禽、仔畜雛禽等物流暢通,維護畜牧業正常生產秩序,保證市場有效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