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曲阜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在推進儒學研究傳播、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擔負著重大責任。曲阜市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未來五年,東方圣城·幸福曲阜,必然成為‘兩創先行示范區’”“當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當好‘兩創’的探路者、先行者”。我校作為培訓干部的主渠道和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陣地,積極響應號召,進一步加強傳統文化理論研究,用時代精神激活傳統文化的生命力。特開設【“兩創”之聲】專欄,推出系列研究成果,敬請關注。
《亮劍》“孔大炮”,曲阜走出的開國中將
千年文脈相傳,革命圣火不息。濟寧曲阜不僅誕生了古代思想家孔子,而且孕育出無數革命志士。英雄兒女們投身最壯麗的事業,用自己的熱血為這片文化圣地暈染了鮮紅的革命底色。
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亮劍》,為觀眾展現了3位革命將領李云龍、丁偉和孔捷的形象。其中孔捷的原型是一個復合體,來源于“肖全夫、孔慶德、傅崇碧”等將領的英勇事跡。
在山東人看來,孔捷敢打敢拼、豪爽仗義的性格,更符合山東大漢的特點,勇猛的外表下藏著一顆縝密的心,粗中有細、臨危不懼,彰顯了孔慶德將軍的革命精神。
作為孔子第73代后裔,1911年3月出生在曲阜市姚村鎮保寧村的孔慶德,雖然沒有飽讀詩書,沿襲孔氏家族的“詩書繼世長”,但他金戈鐵馬,歷戰無數,一身榮光。
出身貧苦,毅然走上革命之路。雖然出身名門,但是孔慶德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生活并不富裕。在他的少年時期,命運開始出現轉折。父親蒙冤入獄,慘死獄中,讓原本就捉襟見肘的生活雪上加霜。年幼的孔慶德背負起家庭的重擔,幼小的心靈埋下了渴望光明和正義的種子。
在貧瘠的土地上,在戰亂的歲月里,孔慶德開啟了為生存和尊嚴而奮斗的生命旅程。戰亂與艱辛,鍛造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也成為他日后馳騁戰場、奮勇殺敵的力量。
1928年春,陳調元部在曲阜招兵買馬之際,孔慶德迫于生存的壓力,加入了國民黨的隊伍,很快表現出了過人的軍事才能。他的機智和果斷,一度使他成為國民黨軍隊中的佼佼者。
杰出的軍事才干,要有正確的革命思想做指導,才能成就一番壯麗的事業。與紅軍的擁抱,使孔慶德的革命生涯如蛟龍入淵。在“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浪潮中,他逐漸感悟到,紅軍才是窮人自己的軍隊,他毅然投入這支隊伍當中,選擇了通往自由和希望的正義之路。此后,他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
英勇善戰,書寫輝煌革命篇章。孔慶德的一生,銘刻著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的足跡。土地革命時期,他見證著革命的火種如何在中國大地星火燎原。他胸懷壯志,在生死考驗中書寫著無限忠誠。
抗日戰爭中,他率領部隊多次與日寇展開殊死搏斗,創造了許多驚心動魄的戰斗奇跡。最讓他自豪的,是“夜間奪炮”戰例。在與日軍的周旋中,他巧用時機,繳獲了一門日本天皇“御賜”的大炮,沉重挫敗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也打出了孔慶德“冀南夜老虎”的威名。
慶功會上,徐向前親筆題詞慶賀:“八路軍在大楊莊戰斗繳獲日軍之山炮。”劉伯承、鄧小平也發來了賀電。孔慶德繳獲的這門大炮,不僅僅是一件武器裝備,能夠在戰場上打擊敵人,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代表著八路軍戰士英勇善戰、革命必勝的信心和勇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這門大炮被軍事博物館作為珍貴文物收藏。
解放戰爭的硝煙中,他以過人的智謀和膽識,在解放全中國的革命事業中表現卓越。新中國成立后,他深造于南京軍事學院,在提升自己軍事素養的同時,也為國家培養了數百名軍事骨干。他的政治智慧和軍事才華,為中國的國防建設和國家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淡泊名利,永葆黨的初心使命。從紅色根據地到萬里長征,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將軍穿越槍林彈雨,歷戰無數,但是在功勛面前,他卻說“我是參與了中國的革命,上過戰場,打過仗。但是那些都是我該做的事情,根本就談不上什么貢獻”“在戰場上比我厲害的人可多了去了,以我的資歷,能被授予個校官,我就很開心了”。他身負重傷,三過草地,在生死考驗中忠誠于黨;他一生清廉,痛恨腐敗,直言“誰敢腐敗,直接拉出去槍斃”。
戰場上的他,是一員猛將,威震四方;生活中的他,卻是鐵漢柔情,心地善良。他愛家人,但從不給他們任何不當便利。在他眼里,家人必須像普通人一樣,甚至比普通人還要普通。
孔慶德教育子女不要搞特殊,強調做人自信、自立、自強最重要,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能打出“孔慶德”的旗號謀私利。在他看來,革命勛章不是享受生活的通行證,而是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
不管是在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孔慶德都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鼓舞著人們在新征程上,弘揚革命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書寫更壯美的中國奇跡。
來源:《濟寧日報》
作者:羅鳳 中共曲阜市委黨校辦公室副主任、黨建科科長,講師